首 页 热销机型 助听器价格 促销信息 联系方式
分类导航
听力相关知识  (225)
助听器与听力  (24)
最新文章
怎样做可能会导致听力损失? [1/10]
佩戴助听器对听力康复的作用有多少 [1/9]
为什么选择助听器 [1/8]
声源定位方法 [8/27]
哪些疾病会殃及耳朵 [8/21]
如何选配助听器
北京助听器紫竹院专业验配官网—斯达克 | 瑞声达 | 拉贝骨导助听器 | 助听器价格   2010-04-08 13:35:54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耳聋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与多发病,我国现有耳聋残疾患者约1770万,占全国人口的16.79‰,随着药物中毒、环境噪声污染、意外伤害交通事故以及人口的老龄化,耳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我国有7岁以下聋儿80万,老年性耳聋949万,每年新发各类耳聋患者约3万人,WHO(世界卫生组织)将耳聋列为残疾人三项康复工作(眼盲、耳聋与肢体残疾)之一。

耳聋按病变性质可分为器质性耳聋与功能性耳聋两大类,器质性耳聋可按照病变位置划分为传导性聋、感音神经性聋与混合性聋3类。功能性聋又称非器质性聋、精神性聋或癔病性聋。按言语频率平均听阈为准,将耳聋分4~5级:耳平均听阈在25dB~45dB,为轻度耳聋;平均听阈在45~65dB,为中度耳聋;平均听阈在65~85dB叫重度耳聋;平均听阈90dB以上者称为极重度耳聋或全聋。

耳聋的治疗方法有鼓室成形听骨链重建手术、药物治疗、配戴助听器与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等方法。先天性外耳道与中耳发育异常、各类中耳炎后遗症等可通过鼓室成形手术来提高听力。对近期发病的各种感音神经性耳聋可通过药物治疗而提高听力。70~80%的耳聋患者可通过选配助听器来补偿听力。而对于极重度感音神经耳聋患者可通过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重获听觉。

眼盲复明可通过人工晶体植入术使白内障致盲患者恢复视力重建光明;唇裂腭裂患者通过唇腭裂修复手术使病人恢复自信、言语自如;小儿麻痹也可通过外科矫治手术使病人站起来,恢复正常步态。上述由WHO、中国残联等组织的“视觉第一光明行”、“微笑工程”等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功救治了各类残疾人,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而耳聋康复“复聪工程”是非常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大部分耳聋患者需要借助于助听器来补偿听力,同时需要患者、家庭、社会、学校等诸多方面配合协作,才能完成此项系统工程。耳聋的康复宗旨是:聋人自婴幼儿直至成人的整个时期内,不间断地得到医学、教育培训、就业及文娱等各方面的康复指导,使聋人能够真正独立生活于社会之中。

对于那些不能用手术与药物治疗的聋病患者,根据不同的情况,选配比较适合的助听器,能帮助他们更好利用残余听力,以满足耳聋患者生活上、学习上和社会上服务的需要。

助听器是一种帮助聋人听取声音的扩音装置,主要向微型传音器、放大器、耳机、耳模与电源等组成。助听器种类很多,有眼镜式、耳背式、耳内式、耳道式助听器等。

一、选取助听器的基本要求:

耳聋患者选配助听器时,首先要求质量好性能稳定的助听器,以适应多种病情的需要。而质量差不合格的助听器不仅不能助听,还会阻碍听力,甚至加重使用者的残疾。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今年一季度对14种助听器抽查发现,其中4种产品不合格。郑州福寿堂医疗保健器材公司东风电器厂生产的“福寿”牌FS-9X型盒式助听器,总谐波失真最高达59.7%,等效输入噪声级为42.4dB,都超过国家标准。这样的助听器配戴者难以分辨语音与语调,还会破坏残留听力。此外,这4种产品内在质量也不稳定。厦门得贝电子电器厂生产的“得贝”牌ZT-911-II型盒式助听器、广东省医疗器械工业公司生产的“达声”牌DSZ-12H型盒式助听器等,也被判为不合格产品。一般来说高增益、低噪声、多功能、低电压、低功耗及低价格的助听器受耳聋病人欢迎。同时,还要求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外形美观与佩戴隐蔽等特点,以满足病人心理上的要求。

二、选佩助听器的原则:

选佩助听器如同戴眼镜与配假牙一样,必须有一系列专业化的程序,任何商店、公司经销出售助听器给病人,而未经专业人员科学配置,是对助听器厂家、患者及家属不负责任的态度,严重者可引起各种纠纷。奉劝各位耳聋患者,选配助听器千万不可到商店就像买商品一样随随便便购置一台了事,应该到专业机构医院,由耳科医生仔细询问病史,进行客观体检,并且作纯音电测听、声导抗、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与40Hz相关反应电位,从而做出较客观的听力学评估,根据耳聋的性质、程度与患者的年龄、经济状况、病人的爱好与审美观点,选配适合该耳聋患者的最佳助听器。

1.新近发生的耳聋,病变尚未稳定者,暂不宜配戴助听器。

2.双侧耳聋者,若两耳损失程度大体相同,可用双耳助听器,若两耳听力损失程度差别较大者,但未超过50dB,宜给听力较差耳配用;若一耳听力损失超过50dB,则应给听力较好耳配戴。

3.传导性聋病人,应配装有线性放大器的助听器;感音神经性耳聋病人,应配装有压缩型放大器或对数-线性放大器的助听器。

4.听力损失较严重者,应配戴频率窄、增益大的助听器;听力损失中等者,要求配频率宽、增益小的助听器。

5.听力损失在30~45dB之间,助听器可配可不配,但对幼儿正是学习语言最好的时机,则以选配为好。轻度聋者配功率小的助听器;中度聋者可配功率中等的助听器;重度聋者可配大功率助听器;极重度耳聋则可选配特大功率助听器,对语前聋,家庭经济条件良好的患者,则可行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来感受声音。

6.传导性聋者气导、骨导助听器均可用。外耳道狭窄或长期有炎症者宜用骨导助听器;感音性聋伴有重振者需采用具备自动增益控制的助听器,合并屈光不正可用眼镜式助听器。

三、影响助听器使用效果的因素

1.疾病因素:粘连性中耳炎如耳蜗功能良好者,使用助听器效果良好。慢性中耳炎与耳硬化症,如听力损失较大,且无法手术者或手术效果不好者,可以配戴,效果尚好。感音神经耳聋或混合性聋,语言辨别显著低于正常者,可以使用助听器,但效果不够理想。老年性聋的听阈与最大舒适阈之间的幅宽狭窄,有的效果不佳。

2.环境因素:环境噪声、混响时间、讲话者与传声器的距离等,对助听器的作用效果都会产生较大影响。

3.助听器的质量因素:如助听器的多项指标不合要求、杂音多,都直接影响助听器的使用效果。

4.适应与心理因素:佩戴助听器也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在适应过程中,还要进行一个时期的训练才能适应。此外,心理的因素与自卑感对配戴助听器的效果也有一定影响。

四、对助听器的适应与训练

初次使用助听器像戴眼镜一样要有一个适应过程,适应过程也是一个训练过程。一般适应期为1~2月,也有长达半年者,对老年性聋、先天性聋或耳聋的时间较长者,训练时间更应长一些。

对成人可进行自我训练与对话训练。对小儿则可进行听觉训练与言语训练,听觉训练是借助听器利用聋人的残余听力,通过长期有计划的声响刺激,逐步培养其聆听习惯,提高其听觉察觉、听觉注意、听觉定位及识别、听理解、听记忆、言语听觉反馈等方面的能力,通过听觉技能的应用,增进社会交往能力,加强听觉发展速度,使听觉技能的质量不断提高。言语训练是耳聋康复教育中最重要的工作,充分发掘聋儿语言中枢的潜在功能,培养他们理解与表达性语言,在听觉及语言训练的辅助下,逐渐形成并完善聋人对语言声信号的解码与编码能力,为他们最终回归主流打下坚实基础。语言训练是根据听觉、视觉与触觉等之互补功能,借助音频指示器、言语仪等,以科学的教学法训练聋人发声、读唇,进而理解并积累词汇,掌握语法规则,灵活准确表达思想感情。发声训练包括呼吸方法、唇舌运动、嗓音运用,以及音素、音调、语调等项目的训练。听觉与言语训练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应尽早开始,穿插进行。若家属与教员能密切配合,持之以恒,定能达到聋而不哑之目的。

五、助听器的使用与维护

(一)助听器的使用

1.使用耳机时应与外耳道紧密接触,以防止杂音与声学反馈引起的啸叫。

2.注意音量控制。各种助听器均有音量控制开关,可控制增益,以123456789数字来表示音量的大小,数字大小表示音量大小。调节此开关,应慢慢增大,以能听到对话讲话为宜,不宜过大以免产生声损伤与不适感。

3.助听器的功能开关通常有三档,分别用OMT表示之。O表示关,M表示已接扩音器,T表示可听电话。

4.当听到声音感到太强或调节音量感到刺耳时,可再调节自动增益控制及音调控制装置。

5.电池是助听器的能源,安装时要注意电池的正负极。电压不定时不仅音量减少,同时,产生嘟嘟声,应及时更换新电池。

(二)助听器的维护:

1.耳塞应定期用肥皂水进行清洗,并将污物清除后擦干备用。

2.应定期检查外耳道情况,并清除耵聍。

3.助听器及其附件应保持清洁干燥,不宜放在高温处或阳光下曝晒。同时还应注意防湿、防水、防霉,以免损害其内部结构。

4.耳模是根据患者的耳道订制的,它与助听器连接不仅能固定助听器,避免啸叫的作用,而且随着本身的形状,声孔的大小、形状、方向的改变还能改变助听器的频响曲线,提高语言清晰度,从而达到更加理想的听力补偿。小儿耳模可定期8~1年左右更换新耳模。避免耳道、耳廓发育引起的耳模与耳道缝隙加大,影响助听器效果。

5.助听器耳机要防止跌落、磕碰,否则会影响其性能与结构的稳定。

6.助听器属精密电子仪器,若遇故障,应及时与生产厂家及保修点联系,切勿找一般维修人员拆修。

助听器网点 助听器品牌介绍 北京助听器验配师 聋儿康复 助听器专栏 助听器技术手册下载 助听器企业

电话:010-88413568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8号九龙商务中心B213室
本中心隶属北京助听器神州鸿声听力连锁(中国助听器人工耳蜗委员会会员单位)京海食药监械经营备20150194 号
Copyright © 2013 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助听器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07184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26号